文章
杏林專欄 > 基本篇-科學與娛樂:各種基因檢測的用處

基本篇-科學與娛樂:各種基因檢測的用處

29-05-2018

科學與娛樂:各種基因檢測的用處

黃曉恩醫生 基本篇 發表留言 五月 29, 2018 0 分

 

我本來風趣幽默,平易近人,但談到科學,倒是嚴肅認真。基因測試是一籠統名詞,泛指技術本身,但應用在不同範疇,有的情況檢測準確度及臨床助益皆經研究證實,相反另一些情況則暫未有大型數據支持,甚至富娛樂性多於科學化。

 

有關癌症

在已經確診癌症的患者而言,基因測試是癌症精準治療的基礎,以供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這方面廣經研究證實,行之有效。

家族病例,尤其是多位近親年輕時患癌,可能意味家族裡遺傳了特定致癌基因突變。就算攜帶這類基因也不一定成癌,但檢測可能有助提高警覺。有利有弊,須由醫生或遺傳學家輔導後轉介進行。

至於市面上有推廣,於無高危因素的一般健康人仕,檢測血液中有否帶有循環癌細胞或DNA,所謂超早期癌症篩查,技術準確度成疑,亦未經大型研究證實其臨床成效。

 

其他範疇

產前檢測在母親血液提取胎兒釋放出來的染色體,檢測染色體套數異常的病症,如唐氏綜合症。準確度高,正臨床應用。

早前有保險公司以贈送基因檢測作招徠,是檢測先天對200多種藥物的反應;例如某種藥物,有的人分解較快,可能需加大劑量,其他人則相反。但這反應受許多其他因素影響,現時醫生亦不會以此作根據,用處有限。

同樣道理,預測患上肥胖、糖尿、心臟病等基因測試,並不可能全面包括所有有關基因及後天因素,況且健康生活是人人的基本責任,並不分基因。

最富娛樂性的要算天賦基因,聲稱能預測孩子性情長短處,甚至建議理想職業。科研基礎薄弱而立論牽強,更遑論其他衍生的問題(見另文),而美國兒科專科學院及美國醫學遺傳及基因組學院皆強烈不建議消費者模式的兒童基因測試。

 

打著科學旗號的不一定科學,要小心分辨。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皮膚腫瘤】 「皮膚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8月27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二期—“皮膚腫瘤的預防和治療 […]
【食管癌】 「食管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6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期—“診療食管癌,聽聽多學科 […]
【胃癌】 「胃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4月23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八期—“胃癌可治嗎?來聽聽專家 […]
乳癌手術的選擇困難症
從外科醫生角度來看,醫治乳癌患者最困難的部分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前術後的諮詢和心理輔導。乳房和腋下淋巴位置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