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療法日新月異 醫生:肺癌是最有希望的癌症

療法日新月異 醫生:肺癌是最有希望的癌症

05-02-2018

療法日新月異

醫生:肺癌是最有希望的癌症

 

肺癌有「頭號癌症殺手」、「無聲殺手」之稱,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報告指出,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長期高踞首位。聽起來可怕,然而有專科醫生指出,肺癌其實是最有希望的癌症,因療法日新月異,近年更研製出第三代標靶藥對付肺癌細胞,副作用少且效果明顯,另又有化療、放射治療、免疫療法等多種方法控制病情,因此患者應樂觀面對,積極治療。今次將分四部分來介紹肺癌的新發展。

 

何解被稱為「頭號殺手」?早期症狀難察覺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明智指出,近年人人都在談論大腸癌,然而肺癌的嚴重性依然不容忽視,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肺癌是本港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女性方面則排行第三位,於2015年肺癌的死亡人數逾4,000人,是本港的「頭號殺手」。

 

肺癌常被喻為「無聲殺手」,皆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可以毫無先兆,一確診已達第四期甚至晚期。張醫生解釋,肺癌主要按癌細胞大小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患者或會出現嚴重咳嗽、氣喘、咳血等症狀。本港逾八成肺癌患者屬於「非小細胞肺癌」,除了因吸煙所致的鱗狀細胞癌外,近十年還發現了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之肺腺癌,患者多為非吸煙女性,腫瘤較細小,多分布於體內隱閉的位置,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常於後期才出現骨痛、胃痛等看似毫不相干的病徵,容易令人忽略,到確診時已達第四期,難以手術根治,只可靠其他療法控制病情、延長壽命。

 

張醫生表示,肺腺癌由於體積較細小,可能連X光也未必照出來,或需以其他方法來檢測。除了X光,現時常見的檢測方法包括影像學,例如:CTPET、同位素骨骼掃描;血液檢測;支氣管鏡檢查(活檢)、痰液細胞檢驗、肺功能吹氣測試等。

 

按期數擬定療法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明智指,近十年治療肺癌的方法不斷進步,令肺癌逐漸成為「慢性病」,即使病情到了第四期也有望「打勝仗」。他解釋,肺癌一般按腫瘤大小、位置、擴散程度等分期,第一期一般主瘤尚在肺部,未有淋巴及遠處轉移;第二期主瘤開始增大,並出現少量淋巴組織擴散;第三期主瘤很大或已經侵蝕肺膜,接近或同時擴散致另一邊的淋巴組織;第四期已有遠處器官轉移,如脊椎骨、腦部、肝臟、皮膚等,此時或開始出現骨痛等症狀。

 

現時醫生會按期數來擬定治療方案,一般於第一、二期,會建議以手術來「一刀切」,把腫瘤徹底切除,有望根治病情。而部分第二期及第三期患者,則視乎擴散情況,可能以手術切除主瘤,再配合化療來預防復發,並須密切監控病情。至於第四期或打後的情況,多以標靶藥配合放化療來治理。

 

 

 

基因突變 影響療效

 

除了期數之外,如病人出現基因突變,也會影響可選擇的治療方案。在香港,現時已知有藥物針對的兩種基因突變為EGFRALK,當中以前者比較常見,約佔所有肺線癌。

 

張醫生解釋,EGFR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如其受體出現基因突變形成癌症的其一重點,此情況多以EGFR-TKI標靶藥作一線治療,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張醫生補充,約03年推出第一隻EGFR-TKI標靶藥物吉非替尼,藥效令人驚喜,「當時吉非替尼是一大突破,就算病人的肺部已很「花」,病情頗差,也可於兩、三週內見效。」當然,每種藥物都會有副作用,如紅疹、暗瘡、皮膚乾燥及肚瀉等,如有需要,病人應與醫生討論副作用的處理,雖然EGFR-TKI標靶藥物作一線治療療效顯著,但統計顯示有六成患者服藥九個月至一年左右,便出現抗藥性,繼而停菜藥,並要考慮另一些治療方案。

 

 

十年來推陳出新 標靶治療添希望

 

腫瘤相當聰明,繼EGFR基因突變後,研究發現有一半EGFR基因突變患者在使用一線標靶藥後出現T790M基因突變。令一線治療失效。

 

不過,第三代標靶藥奧希替尼的出現,再一次為患者帶來希望。張醫生指出,奧希替尼藥效佳,而且相較第一、二代標靶藥,較少出現紅疹、乾燥、肚瀉等副作用,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微。雖然一般患者在服用奧希替尼一年後出現抗藥性,但也有更樂觀的情況他分享,一位50歲的女患者,在兩年半前確診肺癌時,癌細胞已擴散到腦部,及後於161月開始服用新藥奧希替尼,病情得以控制,至今仍未出現抗藥性。

 

張醫生強調,肺癌是本世紀臨床進步最快的癌症,不斷推出新標靶藥物和療法,呼籲患者不要放棄,「其實肺癌是最有希望的癌症,經常有新療法、新藥,甚至每月都有新突破,所以總有療法可試,即使第四期確診也有望治癒。」隨著醫學的進步,他寄望肺癌患者應心存希望,勿諱疾忌醫,如出現症狀,應儘早求診,及早展開治療。

 

張明智醫生

臨床腫瘤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皮膚腫瘤】 「皮膚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8月27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二期—“皮膚腫瘤的預防和治療 […]
【食管癌】 「食管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6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期—“診療食管癌,聽聽多學科 […]
【胃癌】 「胃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4月23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八期—“胃癌可治嗎?來聽聽專家 […]
乳癌手術的選擇困難症
從外科醫生角度來看,醫治乳癌患者最困難的部分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前術後的諮詢和心理輔導。乳房和腋下淋巴位置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