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與繼發性肝轉移的差異
癌症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以肝癌為例,原發性肝癌是指始於肝臟的癌症,稱為肝細胞癌(HCC),而由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轉移影響肝臟的癌症則為繼發性肝癌,例如由腸癌擴散至肝臟便可導致繼發性肝癌。原發性及繼發性肝癌雖同稱為肝癌,但治療概念卻不盡相同,因此用藥及治療方案也會有很大差異。
每年近1600人死於肝癌
癌變始於肝臟的原發性肝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每年有逾一千八百宗新症,並導致近一千六百人死亡,男女比例約為三比一。
肝癌的發病高峰期為50至70歲,但30至50歲的壯年患者也頗常見。帶有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的人屬高風險族群,應接受適當的治療以減低病變風險,並應定期檢查肝臟健康,以及早發現問題。
事實上,肝癌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甚至毫無徵兆,直至腫瘤逐漸增大時或可能出現腹部不適及悶痛,當腫瘤變大時可能會摸到硬塊、有腹水;若腫大的肝臟刺激到橫隔膜神經便可能會影響到接連右肩的神經,引發右肩疼痛,而患者亦可能有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噁心和容易疲倦、皮膚和眼白呈微黃、皮膚痕癢等症狀。
初期症狀不明顯難察覺
隨著腫瘤增大,肝臟機能會逐漸衰退,導致膽紅素積聚血液而引起黃疸,令眼白和皮膚呈黃色,小便也可能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有時腫瘤更可堵塞膽管。
原發性肝癌若能及早發現,可以利用手術、射頻消融術等根治性治療帶來痊癒的希望,若較遲才發現便可能需要透過體內放療、藥物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等,幫助控制病情。
由此可見,對付原發性肝癌是要集中處理肝臟內的癌細胞,藥物也要選擇能針對肝癌細胞的種類。但繼發性肝癌的處理便不一樣。
肝癌源頭不同 治療有別
繼發性肝癌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例如本港頭號癌症──腸癌在進入較晚期階段時,最先擴散影響的器官便是肝臟,因為肝臟是身體其他癌症常轉移到的器官。幾乎所有部位的腫瘤都有可能擴散到肝臟,於是引致繼發性肝癌,如腸癌、胃癌、胰臟癌、肺癌和乳癌等都是常見的病因。
由於繼發性肝癌是由其他部位的癌症引起,因此治療亦以原本的癌症為本,例如問題源於肺癌便要先控制肺部的癌症,選用的療法和藥物亦以能夠針對肺癌為重點,發自腸癌的腫瘤則要以腸癌藥物為主。一般來說,若源頭癌症控制得好,轉移到肝臟的腫瘤也會受控。
患病及早求醫方為上策
另一方面,雖然繼發性肝癌的治療以源頭癌症為主,但轉移至肝臟的癌細胞也可視乎情況而採取局部控制的措施,例如若腫瘤較小或數量不多,可以用手術或射融消融清除,提升控病的效果。
無論是原發性肝癌還是繼發性肝癌,盡早發現及接受適當的治療,不但能夠有更多的治療選擇,治療效果亦會更加理想。
臨床腫瘤專科張寬耀醫生
http://www.hkioc.com.hk/tc/article/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