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射頻消融術灼熟肝癌

射頻消融術灼熟肝癌

16-08-2017

對於一些無法做手術的肝癌病人來說,射頻消融術是一項較新而具療效的手術,適用於治療初期的原發性肝癌,亦常用作為轉移性肝癌的局部治療。根據醫學文獻數據顯示,體積小過兩公分的肝癌,射頻消融術帶來的療效非常接近手術。

 

外科手術切除和肝臟移植是治療肝癌的最有效方案。然而,部分肝癌病人確診時肝功能受病患影響變得太差,不適宜進行肝臟切除手術;至於肝臟移植則因為肝臟供體十分短缺,以此肝臟移植未能廣泛應用於治療肝癌。

 

探針電流產生熱力殺死腫瘤

針對不適合接受肝臟切除手術的患者,射頻消融術是另一可行的治療選擇。射頻消融術是利用儀器發出電流,從而令組織中的正離子和負離子產生振動,繼而產生熱能殺死細胞。

 

進行治療時,醫生會在超聲波或電腦素描影像監察下,將特製探針插入腫瘤位置,然後將目標位置加熱至攝氏六十度以殺死癌細胞。治療位置的大小取決於探針的尺寸而定,較大的腫瘤需或需要重覆療程,而療程的時間亦需視乎所選用的探針而有所不同,每次需時約十多至二十分鐘。

 

射頻消融術可以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是患者接受局麻醉並配合靜脈滴注鎮靜劑後經皮穿刺進入患處,若腫瘤位置太貼膽囊或隱閉,便可能需要選擇第二種方式的開腔手術,病人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創傷性會較大。

 

與手術同用 消滅更多癌細胞

臨床上,射頻消融術適合用於治療細小(小於三公分)至中型(三至五公分)的肝癌,有時更會與手術合併使用,例如病人肝臟有兩個腫瘤,一個較大便以手術切,較細的便可用射頻消融術處理,以保留更多的肝臟組織維持身體運作。

 

病人是否適合接受射頻消融術要視乎腫瘤大小及位置而定,過去研究顯示若腫瘤位置接近血管,可能會產生散熱效果而影響控制的效果。

 

假如手術或射頻消融術也無法進行,肝癌患者則可能要考慮經導管動脈化學栓塞(TACE)治療,透過化療及堵塞供應養份給腫瘤的血管,令腫瘤無法繼續生長。醫生會從股動脈放入導管至肝動脈,再深入到供應腫瘤的動脈支流,然後放入化療藥物,讓藥物集中在腫瘤產生作用,盡量減低對正常肝細胞的破壞,同時亦會用物料將血管栓塞,藉以阻遏腫瘤的生長。

 

化學栓塞助遏制腫瘤生長

現時原發性肝癌於全球最常見癌症中排列第五位,每年有超過五十萬宗病例,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而單在香港每年有約一千八百宗新症。

 

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已被證實為會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本港約有8%10%人口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雖然目前未有療法可以徹底根治乙肝,但若能透過定期檢查跟進,有助及早發現病變,不但可以提高治癒的機會,治療的選擇和療效也會較理想。

 

資料由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提供

http://www.hkioc.com.hk/tc/article/2789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