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陳說杏林 : 結束 開始

陳說杏林 : 結束 開始

20-01-2017

 

「陳醫生,我聽從了你的的意見,上個月已辭職,提早退休,專心抗癌。」張先生才五十出頭,已是一間大企業的GM,最近不幸確診患上胰臟癌。我第一次在診所見他時,知道他仍為業務憂心,已強烈建議張生放下繁重公務,接受治療。

「上個月我主持了最後的會議,跟同事道別。這份工做了差不多三十年,很不捨得。但想到生命猶為重要,不捨也要放低。」張生緩緩說出心情。

「現在感覺怎樣?有沒有怨恨你的醫生?」我打趣道。「不要開玩笑吧。開頭幾天有點失落,每天都有返工開email的衝動。但漸漸發現以前工作時,忽略了身邊很多人和事。現在休息期間,開始享受家人朋友的相聚,也認識了一些同路治癌的病友。事實上,現在才發現,公司忘記你的速度比想像中快,沒有你後,工作很快便由他人接手,重拾正軌。」從張生的表情,我感到絲絲男人的無奈,也想起了豆腐火腩飯。

張生的掙扎經歷,我每天都看到不少例子。人人經歷不同,如人取水,冷暖自知。我的感受是:每次看病人、講Lecture、發表研究結果、冩paper⋯⋯都是我享受的事情,但總有一天身體不容許我幹下去,自己演講了最後的Lecture,寫過最後的paper,看過最後的病人,又有甚麼寄托?

Randy Pausch是美國電腦科學教授,在患上未期癌症後參與了一本名為Last Lecture的寫作,內容談到:如果這是你一生最後的機會,你想留給兒女後世甚麼信息?當中提及人生夢想的實踐。我想,趁身心還健康之時,盡力去完夢。因為我看見很多病「最後」來到的時候,往往比想像中來得早和急。

最近身邊尊敬的同事也患上癌症,剛剛過身。看見他生前把握時間,巡迴演講和寫下人生智慧,傳授下一代醫生。我相信他已願望達成,也衷心祝願張先生抗癌成功。

 

 

陳林醫生

中文大學腫瘤學系副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