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可以不治療?
前列腺癌有個特點,就是癌細胞生長速度相對其他癌症來說,普遍較為緩慢,患者發病年紀亦相對較大,所以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有機會可以不作任何治療,以緊密觀察其身體變化作為應對方法。當然這需要全盤考慮病人身體情況,同時跟從病人的意願,才能作出相關決定。
前列腺癌也分等級
一般來說,醫生會按照患者的前列腺特異抗原 (PSA) 、腫瘤分期以及等級來評估腫瘤惡化或轉移的風險。所謂等級的評定,其實就是將腫瘤標本置於顯微鏡下,由病理學家依據它們分化的成熟度來分類。我們沿用多年的格里森分級系統(Gleason grading system),就是一個十分可靠的等級指標,幫我們確定癌腫瘤生長及擴散的速度。綜合這些評估,醫生便可以將患者分為高、中或低風險組。
緊密觀察代替治療
如果前列腺癌屬於低風險組,即癌細胞分裂速度緩慢,甚至加上其他致命風險如心臟病、中風等遠較癌症高,醫生可能會在手術及電療之外,建議病人暫時不接受任何治療,定時檢查各項指數,緊密觀察病情發展。雖然這是可行的做法,但知道有癌病在身又不作任何治療,普通人可能難以理解,尤其是華人,普遍難以接受與癌症共存。
前列腺癌少關注
以乳癌作為比較,就會顯得前列腺癌患者的支援少,得到的關注亦不多。乳癌患者的發病年齡多為40至50歲,在社會上仍然活躍,所以有較多的互助組織、籌款項目及基金去協助她們對抗癌病。相反前列腺癌患者全為年紀較大的男性,他們往往比較被動,加上社會上對前列腺癌的教育不足,故此我認為前列腺癌患者在社會上可算是被忽略的一群!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施俊健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臨床腫瘤科)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臨床腫瘤科)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學士後文憑
以上健康教育資訊由香港楊森大藥廠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