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報專訊】二十歲女煙民患鼻咽癌,因放射治療(電療)而血管栓塞,幾乎中風;幸及時為頸動脈「通波仔」,成最年輕活命個案。頭頸癌患者電療後半數血管會病變,年中風風險達百分之六點二。中大研究指血栓後通波仔,中風率可降回常人水平。
曾有二十歲患鼻咽癌女煙民,電療後六年現見暈等中風症狀,發現左邊頸動脈已栓塞一半,院方即為其做「頸動脈通波仔」手術,至今七年無復發。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聯同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跟進零六年至一零年六十五名因電療引致頭頸血管狹窄的患者,最年輕為上述女患者。當中逾四成半患者內部頸動脈有病變,逾百分之五十三頸總動脈有病變,而動脈狹窄長度更達六點六厘米,較一般血管硬化病變位置範圍更長。
半數高劑量電療病人 血管栓塞
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余俊豪指據外國研究,半數接受高劑量電療患者,出現頭頸動脈血管病變,百分之十二於電療六年後頭頸動脈血管栓塞達七成或以上。
醫學院為參與研究患者作微創頸動脈支架成形術,經大腿動脈引流導線到栓塞位置,再置入支架擴張血管。結果發現跟進四年後,僅四分一患者血管再狹窄、百分之六點八患者出現見暈等中風症狀,每年中風風險降至百分之一點二,與常人無異,手術併發症風險僅約百分之一點五,包括手術時中風、血管刺穿、撕裂等。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利國偉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指以往「頸動脈內膜切除」外科手術,不能應用於放療患者,故在微創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出現前可謂無得救。
梁提醒,電療已十年患者,進行頭頸血管超聲波掃描,如有見暈等中風症狀,應及早求醫。
司機電療11年後 駕車途中突失憶
年約五旬的朱先生昨出席記者會時「行得走得」,僅說話有點不清,惟事實上他早於2000年時確診初期鼻咽癌,接受電療11年後,即三年前,駕貨車至文錦渡時突然無記憶不懂過關,數小時後慢慢恢復。他稱當日立即到醫院求醫,對方卻稱「無得救!」。
朱指其後有次在家睡覺,母親想叫醒他但叫不醒,即刻急召白車送院。
中大梁慧康朱求醫時左邊頸動脈完全閉塞,右邊閉塞達六成,嚴重影響腦部供血:「令他語言不清。」朱稱手術後活動能力回復七成,可重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