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編者的話( 27 ) 序,留住這時情

編者的話( 27 ) 序,留住這時情

28-07-2013

 為自己的書寫序,十分艱難。

2009年 5 月 前作 癌症不是盡頭 出版以後,一直有構思再出一本更完美,涵蓋更廣闊的同路人結集。
隨着自己的愛好攝影,聯想到邀請一衆同好參與今次攝影計劃。最終邀請了30位病患者及30位攝影同好透過鏡頭表達對同路人的理解,讓社會大衆從影像的描繪中,進一歩認識同路人的想法,同時也令到攝影這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過去兩年半的時間內,圍繞着這本結集的制作旅程當中發生了很多事, 我應該選擇填上什麼的文字為這本書刻下註腳?

寫整個計劃的制作過程點滴,訴說中間遇上的悲哀喜樂?
寫我大姐癌症復發直至離去的經歷, 寫癌症資訊網創辦的源起?
寫我的好朋友 Lawrence (今次結集的其中一位分享者) 的抗癌經歷,直到離世的一刻仍然堅定,不為一切假希望搖動?
寫我與家父的最後一段歷程,如何走出悲傷,如何滿足於做好為人子女應該做好的每一件事情?

有太多想分享的人情泠暖,過去數月始終無法有系統整理雜亂的思緒。

直至這晚上和家母的一頓飯,我才驚覺自己需要做好的是什麼。
她是一個年過70的老煙槍。經歷過兩次癌症病發.( 還有一次是我們一起經歷的,那時候我仍在她肚中伸手伸脚) 每次我以為自身經歷過幾多風波的時候,這個老年人是如何面對?

我病發 ; 她的孩子病發。
我的兄弟姊妹病發 ; 她的兒女一一病發。
我的大姐離去 ; 她白頭人送黑頭人。
我的父親離去 ; 她終於還是比共同走過半個世紀的伴侶長壽。

家父臥病在床的時候,還是十分掛心這位老伴,擔心她失去了出氣袋之後會失常。
家父靈堂之前,我還是第一次看見樂觀的她哭泣至崩潰。

仍然相信她算不上太不幸,如果我比她長壽,閒時多吃一餐半餐便飯,平常多說有意思沒意思的閒話,相機多一些記錄現在的時光。。。

我想,留住這時情大概是這個意思了。

編輯( 2011-12-25 )

城中活動

2025-08-24 2:30 下午 「癌症病人北上就醫」講座
2025-08-02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
【有誰共鳴】 嘉賓:音樂治療師 Hugo
音樂治療師 Hugo 細細個嘅時候,並唔係大家想像咁鍾意音樂。後來有一年喺英國讀書,開始摸索自己喜歡嘅音樂⋯⋯ […]
【justwannasay】獻給所有受癌症影響的每一位
  這是屬於我們的旅程 不知不覺中,突然就開展了與癌症共舞的訓練人生。 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天賦之一就是 […]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
基因檢測好有用 幫你對症下藥治療轉移性大腸癌
隨著醫學不斷發展,近年有愈來愈多新藥面世,晚期的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亦出現很大的改變,特別對腫瘤細胞進行基因檢測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膜瘤?|鄒淑韻醫生
甚麼是腦腫瘤? 腦部大約可分為大腦、小腦、腦幹。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左右兩邊各有四個組成部分,包括額葉、頂 […]
痱滋與舌癌 | 黎逸玲醫生
舌癌的可怕之處,在於舌頭是維持生活品質其中一個重要的器官。舌頭幫助我們說話構音、咀嚼、吞嚥和感受味覺。不少病人 […]
提供另類療法是無牌行醫嗎? | 黎逸玲醫生
有美容中心負責人涉嫌勸喻三位癌症病人不要向私人醫生求診和服用化療藥,又替他們進行心靈治療、磁療法和回春療法,收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黃韻婷博士
🏃🏻個人簡介 Dr Wendy 黃韻婷博士 |香港註冊中醫師   🏅活動期望 / 心聲 忙到裙拉褲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