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編者的話( 20 ) 財政預算案引申的風波

編者的話( 20 ) 財政預算案引申的風波

28-07-2013

 財政預算案引申的風波,泛民議員9-3-2011否決臨時撥款議案的舉動,由他們提出的理據以至整個爭取過程的表現和論述,確實無法說服我繼續將選票投進他們的票箱。預算案只是就港府已確立的政策決定提供財政資源,本質不是一個制訂政策的平台,不惜阻礙政府正常運作為求大搞抗爭運動,這到底是為私利還是為社會大眾呢?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政策,觀乎政府轉呔後仍然反對聲音不絶就可知一二。究竟七百多億的盈餘如何分配才是最好?我沒有這樣的智慧為政府出謀獻策,今天只想就我關注的醫療界别發聲,期望爭取一點一滴的有限資源。

預算案落實向醫管局額外撥款二億三千七百萬元,擴大藥物名冊中超過五十種藥物的臨床使用,由以往要病人自費購買,放寬至每種藥物只收十元。新藥物名冊今年四月實施,估計有五萬二千名病人受惠。當中部份腸癌病人毋須自費二萬元便可使用口服化療藥。

姑勿論二億三千七百萬元的撥款是多還是少,就癌症治療所用上的藥物來說,藥物名冊仍有很多改善空間,為什麼特別針對腸癌病人能夠受惠於今年的預算案呢?其他癌症患者如乳癌,肺癌,肝癌等等為什麼未能受惠於今次的額外撥款呢?當中是透過什麼機制選擇乎合資格的藥物加入名册呢?

某腫瘤科醫生說,今次名册中選定的口服化療藥,只適合大腸癌初期病患手術後服食。並不適合癌細胞擴散的病人服食。面對收費高昂的自費藥物,縱使有不同的癌症基金申請也不足以維持漫長抗戰的洗費。要為市民爭取長遠的生活保障,要求增加向醫管局額外撥款的金額才是最實際。

即使我們無法主宰撥款的金額和政策,今年卻有一個機會曲線幫助所關注的界别。身體力行更勝千言萬語,我會將政府分派的六千大元捐贈給從事癌症工作的團體。

編輯( 2011-3-24 )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子宮頸癌怎麼預防?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月28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知 […]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