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診斷

大腸癌的診斷方法,一般普遍為大眾所認識的是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是一條幼長和柔軟的光導纖維內窺鏡,其好處是如發現結直腸黏膜出現病變或瘜肉,可即時抽取組織作化驗或把瘜肉割除。病人需於檢查前兩天開始戒吃高纖維食物...

大腸癌的診斷方法,一般普遍為大眾所認識的是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是一條幼長和柔軟的光導纖維內窺鏡,其好處是如發現結直腸黏膜出現病變或瘜肉,可即時抽取組織作化驗或把瘜肉割除。病人需於檢查前兩天開始戒吃高纖維食物,檢查前一晚或當日依照醫生指示飲用瀉藥,排清腸道內的糞便。檢查進行前,醫生會先替病人注射止痛藥及鎮靜劑,讓病人在熟睡的情況下接受檢查。整個過程約為二十至三十分鐘。

我們常為大腸癌患者檢驗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指數。在大約八成的大腸癌患者中,其體內的癌細胞會產生額外的CEA,使血液中的CEA指數升高。然而,仍有20%大腸癌患者血液中的CEA並不會升高。因此,我們不能單靠CEA指數診斷大腸癌。

CEA指數的角色主要是監察作用。一般在確診大腸癌之後,才會檢驗患者血液中的CEA指數。倘血液中的CEA指數偏高,就會在手術後再進行覆驗,以監察其CEA指數有否滿意地下降。如果CEA指數下降幅度理想,我們就可以得知治療是有效的;反之,就要考慮是否治療或病情控制欠佳,從而考慮是否有復發的情況及其他治療方案。

其實,CEA的獨特性頗低,倘患者身體有其他毛病,都會使CEA指數升高,例如其他器官的癌症:乳房、肺、胰臟、胃和卵巢等等。這類癌症患者中,其CEA指數升高都是常見的。另外,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甚至吸煙人士,其CEA指數都會偏高。因此,在參考及判斷CEA指數的時候,醫生需要有足夠的認識和謹慎地向患者解釋,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憂慮和忽視了其他導致CEA指數升高的可能性,影響診斷的方向。

在大腸鏡未普及前,「灌腸造影」(Barium Enema)是一種常見用以診斷大腸癌的檢查。同樣,病人需要在檢查前飲用瀉藥排清大便。檢查時,醫護人員會在患者的肛門放置一條導管,放射科醫生會利用X光透視觀察,將鋇劑和空氣透過導管注入直腸及大腸內,使顯影劑黏附於腸壁內膜。倘有腫瘤或瘜肉存在,在X光下就會看到不正常的腸壁內膜。可惜,這項檢查準確度不高,尤其是對於微小瘜肉或扁平的腫瘤,以及在腸道的轉彎處(例如:直腸和結腸的交界位置),都較容易遺漏腫瘤或瘜肉的存在。「灌腸造影」檢查的好處是過程快、成本低,因此,在公立醫院,因為資源問題,不可能為每一位病人做大腸鏡檢查,對於大腸癌風險低的病人,醫生仍會建議他們接受「灌腸造影」檢查。

此外,近年有一些用以檢查腸道內膜的先進技術,稱為「膠囊內鏡」(Capsule Endoscopy)。「膠囊內鏡」與一般內窺鏡不同,毋須將喉管經口或肛門探入腸道,讓人可以在無痛情況下驗腸。接受檢查者只需吞下如維他命丸般大小的膠囊內鏡,它就會如微型潛艇般漫遊整條消化道,隨腸道蠕動前進,每秒重覆拍攝多個影像,再透過無線技術傳送到體外的接收器。最後,醫生會將接收器的資料放進電腦,檢視腸壁的狀況及是否腫瘤或瘜肉。膠囊內鏡最後會自行排出體外。這項檢查準確度高達95%,惟費用比大腸鏡檢查高,檢查前需要飲用瀉藥的份量是大腸鏡檢查的一倍。再者,「膠囊內鏡」僅作檢查用途,如發現懷疑腫瘤或瘜肉,患者仍需進一步以大腸鏡抽取組織進行化驗或將將瘜肉清除。因此,醫生不會廣泛地建議病人以「膠囊內鏡」檢查腸道。

腸道穿孔是大腸鏡一個嚴重的併發症,機會是大約一千分之一。然而,倘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大腸鏡檢查的危險性會更低。大腸鏡仍然是最好的大腸癌診斷工具。

潘冬松醫生

  •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大學外科碩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分享文章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print
Share o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