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 肺癌標靶治療飛躍進步 更有效治療及預防腦轉移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導致逾四千人死亡。 幸而隨著治療不斷進步,病人存活期已大為延長。尤其帶有ALK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個案,即使發現時已出現擴散,甚至有腦轉移的情況,仍可透過針對性及有效的標靶治療,達到有效控制病況的目標,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可延長至超過六年,而新一代標靶藥在整體療效及對腦轉移的控制上亦更為理想。

根據本地的數據,大約5%的非小細胞肺癌有ALK基因突變。這類肺癌患者通常較年輕,例如四十歲以下的肺癌患者多達三成為ALK肺癌,而近半數ALK肺癌患者確診時為五十歲或以下,比整體肺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約70歲明顯更為年輕。同時,ALK肺癌亦較常見於無吸煙及女性等傳統較低患病風險的族群。

9 成 ALK 肺癌確診時已擴散

與其他肺癌一樣,ALK肺癌在發現時往往已出現擴散,而比率較整體肺癌的六成多更高,有研究指多達九成患者於確診時已有擴散,並且有癌細胞轉移入侵腦部的傾向。有些病人因為頭暈、頭痛、半邊身控制不佳、行動不便及顱壓上升等症狀求醫,追查後發現原來是由肺癌所致。

正因為ALK肺癌傾向擴散至腦部,故此超過一半患者最終會有腦轉移的情況,但只要採取適當的治療,患者的存活期或可較沒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為長。對於已出現擴散的ALK肺癌,治療會以藥物為主,一般以口服標靶藥ALK抑制劑作為一線的治療選擇。

現時ALK抑制劑已發展至第三代,對病情、特別是腦轉移的控制也更為理想,即使已有腦轉移,患者的一年無惡化存活比率仍可達80%,比第一代藥物的約兩成大為改善,亦較單用化療為佳。

新一代標靶藥更能保護腦部

其實,腦轉移對患者的日常起居和生活可以造成很大影響和不便,而以往肺癌患者一旦出現腦轉移,即使沒有病徵也需要進行全腦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控制擴散至腦部的癌細胞。而ALK肺癌則可利用標靶藥保護腦部,達致有效控制腦轉移的效果,從而盡量推遲進行腦部電療的時間,幫助患者維持更理想的生活質素。

縱使晚期肺癌的治癒機會不大,但我仍希望患者知道,肺癌的治療在近二十年出現突破性及飛躍的進步,不但選擇愈來愈多,療效也愈來愈好,故此患者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尤其是ALK肺癌,適當的治療可創造數以年計的存活期。若屬於較早期或只有局部擴散的肺癌,更應積極治療,或有機會達到根治或接近根治的效果。

 

曾偉光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分享文章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rint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也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