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潘智文醫生專訪 – 擔當守護病患的牧羊人 活出不一樣的節奏人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潘智文醫生專訪 – 擔當守護病患的牧羊人 活出不一樣的節奏人生

04-06-2020

擔當守護病患的牧羊人
活出不一樣的節奏人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潘智文醫生專訪

「未知死,焉知生。」踏入腫瘤科超過二十年的潘智文醫生細說,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人生中生命之長短,猶如大自然的規律,花開花謝、潮起潮落,聚散離合本是常態。一直陪伴無數癌症患者迎戰一場又一場硬仗,閱過無數奮力抗戰的病者,看盡人生悲歡離合,體會人面對死亡難掩恐懼與惆悵。可謂身經百戰的潘智文醫生坦然,「以前覺得醫生猶如一位戰士,為患者共同對付頑疾,但今日我會形容自己為牧羊人,陪伴他們走過死蔭的幽谷。」

建立自己的節奏人生
「早上我會播放古典音樂,安定心神開展一天的工作;下班後則聆聽爵士音樂,釋放勞累與壓力,好好享受寧靜放鬆的一夜。」一談起醫療日程, 臨床腫瘤科醫生潘智文則能輕鬆自若地分享,以音樂奏起每一天的起始與終結,在日忙夜忙醫療路中,活出屬於自己的節奏人生。

說起古典音樂,難免令人腦內在莫扎特、巴哈、貝多芬的樂曲中盤旋,但伴隨潘醫生回憶童年時光,便不其然響起葛利格的皮爾金組曲《晨曲》(Edvard Grieg:Peer Gynt Suite No.1) ,那種清晨靜㴵的韻律,正好讓潘醫生細意回味,童年時代不一樣的自己。

「兒時我怕死,又怕鬼。」當不少人以為醫生的童年夢想,必然是醫生的定律下,潘醫生卻笑言,「細個我最怕看鬼片,又怕血,又怕彊屍。若與家人看這類電影或電視劇時,我必會拿著家中棉被,蓋著頭觀看,而且更加不會夠膽量講死亡,當時根本無打算將來會做醫生,反而是幻想做科學家。」

人生往住由很多偶然和必然所組成,在潘醫生的成長路上,一直成績優異,家中也有不少出自醫科有關的人才,凡此種種也順利成章成為選擇做醫生的必然條件。但潘醫生回頭一看,總覺得人生路會遇上不少選擇,而決定走上醫療路,也是一種偶然機遇,亦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讓我今天慶幸能成為醫生,感恩可以為別人的生命出一分力。」

醫科日子的四季交替
「本身我有一頭牛的個性。」說起讀醫科的歳月,潘智文醫生以勤力見稱的「牛」,形容自己那種驚人耐力。「 讀醫的日子,確然一點也不容易,當年眼見一些同學放棄,但我是那種逆來順受的個性,不會埋怨日子有多辛苦,亦不會輕易放棄。」如「牛」一樣,默默耕耘,不問收獲下,經歷著四季更替,卻無法享受季節而來樂趣。

「埋頭苦讀考試的日子,差不多長達近10多年沒有生活。」回想不少年青人鍾愛在節日時間,與家人或朋友相聚玩樂,潘醫生無奈地表示,「有很多年沒有慶祝中秒節,因為大多專科考試,正好在中秒節時間。猶記得難得有一年,考試在中秋節之前,終於有機會與家人在外慶祝,那刻我才知道秋風習習,吹在臉龐上是多涼爽及舒服,月餅是多麼美味。」

無數次缺席每年恆常的節日,成為潘醫生年青時代不可劃缺的回憶,但同樣成就她成功完成醫科艱澀旅程,正式踏上醫者之路。「外科需要進行極精細手術,需要有一雙靈巧無比的雙手,但我自問較為笨手笨腳,不太適合做外科醫生。」一直了解自己強弱項,為走上醫療路作準備的潘醫生坦然,「我不喜歡對著死物、例如樣本、X光片、病理學等等,相反我很喜歡對人的工作,喜歡與別人溝通,聆聽別人的需要。」

命運交響曲
那年代,腫瘤科的醫學技術依然在初步階段,可以說是缺乏藥物及治療方案,不少癌症患者確診後,猶像等待死亡的來臨。潘智文醫生憶起一直抱著的初心,「當年選擇缺乏治療方案的腫瘤科,內心很渴望陪伴這些癌症患者,走過人生絕望的一刻。真正的治療,從來不止是藥物或手術,更需要關顧患者的心靈。」

潘醫生回憶,猶記得正式成為腫瘤科醫生時,曾治療一名30多歲的病人,已婚及家中有幾歲的女兒。他確診時癌症已到第4 期,當時醫學上無藥可醫,面對他及他的太太,作為醫生都很無奈,他經歷大概7至8個月就離逝。「當時自己也蠻年輕,開始經歷這種場面,也會特別傷感,亦會有幫不到他的情緒。」

樂聖貝多芬曾說:「命運來敲門的聲音就是這樣的」,伴隨走進潘醫生的腫瘤科世界,猶如奏起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開頭的強奏,四個急促又迫切的音符,重複不斷地緊扣人心,猶像告訴生命無常,癌症來敲門一刻,或許是人生的重擊,但一樣有機會走到第四樂章,陰鬱過去,戰勝癌病。

聆聽病患心聲
同樣,每日難免面對生命無常的潘智文醫生,在腫瘤科路上,親身經歷醫學技術不斷進步,電療、到標靶藥和免疫治療的應用範圍,亦不斷提升改進,今日既可延長癌症患者生命,更可以大大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她坦言,連自己的個人情緒也在不斷磨練,在難免感到傷痛時刻,也會選擇真情流露一點點情感,「例如在患者彌留時刻,作為醫生不會在病者面前痛哭流淚,但我也會眼濕濕,眼眶有滴淚。」

多年來,潘醫生也堅持著從醫的初心,認為治療需要具備人性化,每做一個治療決定,也需要得到患者的理解,尊重他們的意願,而每次診症時間,聆聽患者的分享,成為她每天工作的重要一環。「有時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興趣,未必是我認識的範疇,但我很享受聆聽的過程,因為讓他們看症時,減免憂慮,也讓我更認識他們的需求。」

最近遇上一位第4期的乳癌患者,她未婚,從事金融投資的工作。每次前來看診,都會不斷分享投資貼士,股票資訊,甚至買樓、旅行都一樣細說分享,「當診症時間,不止在治療的細節,同樣在聆聽患者各類分享生活,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亦會體會患者的個性,以作出更適切的治療。」

與患者同行之牧羊者
翻開人生百態,悲歡紛至沓來,有癌症患者個性樂觀,勇於面對;也有人天生愛憂慮,或太多家庭重擔,難以承受癌症襲來。潘醫生坦然,「不能只靠外表去判別患者的個性」,曾遇上一位30多歲乳癌患者,一頭短髮,身上有紋身,讓人感覺硬朗堅強, 但在治療期間,才發現她心靈十分脆弱。「一般人打化療針沒有特別過份疼痛,但她在支針未注入,便已在診症室內尖叫。特別現今化療藥十分進步,已很少出現嘔吐,但她是未做治療,已經先嘔吐。」

經過溝通及聆聽,了解這患者對癌症有著極大憂慮,也未能完全釋懷,於是往往由負面角度出發,想著未來復發、藥物副作用,又擔心水腫,最後安排臨床心理學家協助,終於完成整個治療。潘醫生坦言,不少人形容癌細胞為癌魔,將其妖魔化,但其實癌細胞是由自身細胞演變而成,某程度是身體一部分,我會嘗試用這角度去解釋給患者,希望讓他們可以懂得放下。

她說,「不少會形容醫生如戰士,反而我覺得醫生更像牧羊人角色,面對並不是戰場,而是一座又一座山,與患者同行走過高山低谷,給予他們方向指引。」

 

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
「我最高的理想不是解救生命,每個人終究都會死;而是引導病人或他的家屬去了解死亡或某種疾病。」這句話出自一名美國神經外科醫生Dr. Paul Kalanithi,那年他36歲,剛完成長期而嚴格的醫療訓練,站在人生最豐收的巔峰處,卻發現自己患上肺癌第四期,由醫生轉為病人的經歷,他選擇拿起筆,寫出了一本超乎尋常的精彩之作《當呼吸成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

「這是對我有極具啟發性的一本書,你有看過嗎?」潘智文醫生娓娓道來,當Dr. Paul Kalanithi在追求神經外科醫生事業生涯路上,遲遲未能學習如何去生活,當他準備享受手術室之外的人生,卻又迫使他學習如何面對死亡。「他本身絕對站在人生勝利組之列,但癌症完全顛覆他的人生,由以往如高高在上的醫生,轉變成病人之時,才真正身同感受病患的情感,感受與癌症交手時,有多麼恐懼與無奈。」

「生命不在於避免受苦,而在於創造意義。」每日面對無數癌症患者,與他們共渡死亡挑戰的潘醫生,深切體會Dr. Paul Kalanithi這句話的重量,特別面對今日武漢肺炎(CONVID-19、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每個人也隨時在無預警下染病而死之下,更需要學懂面對死亡來臨,如何將今天活得更有意義。

常言道:C’est la vie(這就是人生),人生總遇見困境,就要把握當下的快樂。潘醫生細意說著,「我們平常生活往往依靠外在帶來的滿足,卻忘卻自我內在提升,也是快樂的泉源。」她笑言,今天大家多留在家中,或許也是一種契機,讓我們重新反思生活,重拾人生的意義。

想起爵士音樂是潘醫生一天的終結,此刻迎來一首經典爵士樂曲《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讓我們在動盪環境中,依然感受到微風吹來,那份輕鬆愜意的一天,猶如潘醫生一樣,勇於面對生與死,創造自己一套生命韻律。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潘智文醫生專訪

 

城中活動

2024-04-17 10:30 上午 禪繞延伸藝術~塗鴉藝術
2024-04-15 10:30 上午 2024瑜珈體驗班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編者的話|它朝再相逢
一位老朋友漫畫 早一步回到天家⋯⋯平靜 安詳中和我們暫別 我們起始的時候 她參與過 《癌症不是盡頭》、《下一個 […]
綠葉製藥創新葯在港澳門上市 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迎來新突破
2024年3月7日,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由香港腫瘤治療學會主辦、綠葉製藥集團支持的“小細胞肺癌(SC […]
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別諱疾忌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別諱疾忌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增加存活率。 回想當初,如果及早正視問題, […]
【justwannasay】生命影響生命,燃點自己照亮別人
2022 年尾在我人生中一大挑戰,確診乳癌消息來得很突然,要好短時間決定手術方案及治療方法,同一時間又是我妹將 […]
中大研究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 […]
癌症治療新突破:港大醫學院研製雙重抗腫瘤疫苗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從 γδ-T 細胞中提取的外泌體不僅具有直接的抗腫瘤效果,在 […]
粉跑 Pink Run.HK 2024 重返赤柱 蘇樺偉等名人匯聚 為遺傳性癌症患者打氣籌集善款
(香港‧2024 年 3 月 10 日) 由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下稱「資料庫」)主辦的年度盛事粉跑 Pi […]
【justwannasay】健康是要靠汗水努力一天一天的累積起來
我是鼻咽癌康復者,已康復十年,癌症資訊網是首先啟發我在治療完後有做運動的信念,所以我想分享比其他癌友。 我患病 […]
感謝你默默地守護著我們
大家好嗎 很久沒有來探望各位舊雨新知 祝福各位輕渡難關 在逆境的時候 正是好好檢視生活上的所有 為下一個階段做 […]
2015年夏天,以為是⋯⋯
2015年夏天, 睡覺時出現鼻塞, 誤以為是鼻敏感出現發炎反應, 因此不以為意。 2015 summer, I […]
回應民建聯女性乳健檢查習慣調查 及促請政府落實乳癌篩查計劃
香港乳癌基金會(下稱基金會)及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一直關注及爭取婦女乳癌篩查。三八婦女節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