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23-08-2022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身體滿布淋巴管及淋巴腺,微細的淋巴細胞會在各個器官和組織遊走,肩負抵抗病菌感染的職責。可是當淋巴細胞發生腫瘤突變,有機會形成淋巴瘤,亦即淋巴癌。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是淋巴癌中常見的類型,Stella在22歲確診,當時以為普通的感冒,始料不及會如此年輕患癌。


年輕患者:15cm的淋巴腫瘤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患者Stella,發病時為2013年,當時她正在讀大學,有段時間咳嗽得劇烈,長達一個多月,期間有向家庭醫生求診,初時只說是普通的感冒。「我說有一點心口痛,醫生都不以為意,只處方了一些止痛藥給我。這段時間我一直有求醫,但總是無法痊癒,轉看另一位醫生,他寫紙我照肺X光,發現心臟與肺附近有一個黑影,估計是一個約15cm的腫瘤,當日我已馬上入急症室。」

事後回想,她確診DLBCL也有不同徵狀,包括晚上身體熱得難以入睡,開冷氣也大汗淋漓。第二是心口痛,心口上的位置腫脹到連鎖骨也消失,而且咳嗽不斷和氣喘。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自體骨髓移植後有好轉

那時她僅得22、23歲,如此年輕從沒想過是患了癌症。入急症室後隨即留醫,兩星期內做了不少檢查,也抽取了組織化驗,終確診淋巴癌。「家中成員沒有患癌的病史,完全沒想過咁細個會生Cancer,醫生跟我說時,難以接受,感覺是無可能!」

隨之而來是連串的治療,Stella接受了6次化療及6次標靶藥治療,完成這次療程後,腫瘤已縮到小至5cm,她以為已無事,也重返校園繼續學業。惟兩個月後,她突然出現嚴重肺炎,再次入院,不幸地腫瘤又再次變大,需進行第二綫化療,效果一般,需進行自體骨髓移植。隨後身體狀況有好轉,癌細胞幾乎全清除,再經過約20次電療後,歷時一年的治療終告一段落。

Stella病癒後,明白到起居生活飲食需均衡,作息有序,間中會做Gym及出海玩水上活動,盡量做到Work Life Balance。(被訪者提供)
▲Stella病癒後,明白到起居生活飲食需均衡,作息有序,間中會做Gym及出海玩水上活動,盡量做到Work Life Balance。(被訪者提供)

開設專頁助同路人

此事已過了8年,Stella的生活早已回復正軌,畢業後投入社會工作。只是當時的腫瘤太大,直至今日,該位置仍不時有「戚戚痛」。「醫生指屬正常,因腫瘤大會結痂,痂會有記憶。自己會有點心理壓力,擔心會復發。」

她直言淋巴癌不是太多人認識,近年也見到不少年輕至二十多歲的確診患者,防不勝防。「大家都會覺得年紀大才會有癌症,不會意識到年輕人也有機會罹患。患病很多時與情緒壓力有關,我以前讀書好大壓力,生活作息很差,捱更抵夜不睡覺,情緒又麻麻,我想這都是一個影響因素。」

大病一場,Stella在社交平台開了一個專頁,分享自己的確診經過、治療過程,得到網民頗大回響。「獲不少癌症病人查詢及留言,分享治療經過,甚至是互相鼓勵。有時候我都未必幫到他們(癌症病人)很多,但在傾談的過程中,能令大家紓壓。」

▲ 因為網上專頁Stella獲邀出書,又因為著作認識了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加入了癌症資訊網工作。(被訪者提供)
▲ 因為網上專頁Stella獲邀出書,又因為著作認識了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加入了癌症資訊網工作。(被訪者提供)

醫生:急性淋巴癌DLBCL

淋巴癌是血癌一種,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指出,它泛指幾種疾病:第一種是淋巴瘤;第二種是白血病;第三種是骨髓瘤。淋巴瘤中分慢性和急性,急性中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最常見,半數患者屬此類。

DLBCL是急性淋巴瘤,此類B型淋巴腫瘤生長迅速,徵狀包括頸項、腋下及腹股溝淋巴脹大、晚上入睡流夜汗、明顯消瘦和發燒等,病人因此易察覺患病於是求診。「這些淋巴瘤是不痛的,部分B型淋巴結會在胸腔裏出現,體積大至十多厘米,此時患者會有心口頂住、氣喘甚至會咳血。此外,亦有生長在淋巴結以外的地方,如胃、十二指腸,這些在診斷時會有困難,可能會誤以為是胰臟癌,可透過照胃鏡,抽組織化驗進一步確診。」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特殊位置更須留神

一般認知DLBCL多在淋巴結上發生,也可在其他位置出沒,如在十二指腸及腸道,情況罕見。「處理十二指腸或大腸的淋巴瘤,與頸部的淋巴瘤不同,治療上要更加注意,原因化療對淋巴瘤很有效,本是好事,但當用藥腫瘤溶化得快,有機會出現腫瘤溶解綜合症;而且十二指腸或大腸的淋巴瘤溶解時,有機會侵蝕入血管,會流血及穿破,造成急性腹膜炎。」

不少人有頸結節問題,會否與淋巴瘤混淆?詹醫生解說:「結節多在傷風感冒後脹大,但這些結節會有痛感,與淋巴瘤一般不會痛楚不同,用手觸摸會感到是可以捽來捽去,內裏如擦膠般可移動。」

▲ 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新療法CAR-T細胞治療,在本港未列入藥費資助,病人盼政府能納入藥物名冊安全網,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援助。(被訪者提供)
▲ 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新療法CAR-T細胞治療,在本港未列入藥費資助,病人盼政府能納入藥物名冊安全網,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援助。(被訪者提供)

療效不彰或需骨髓移植

要確診DLBCL必須取組織化驗,此症從顯微鏡可見腫瘤結構是遍地淋巴細胞。雖然DLBCL是急性疾病且有致命危險,但有機會可根治,以第一綫治療CD20抗體混合化療,60%年輕患者可達致完全溶解腫瘤;惟5%至10%病人接受此療法未必理想,療程做了五、六次腫瘤又告長大,表示腫瘤對治療有耐藥性。

復發病人要視乎年紀及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適合做移稙、65歲以下人士也無其他併發症問題,會接受第二綫的標靶藥物加化療,控制病情後,會進行自體的骨髓移植。年紀大者,做骨髓移植危險性較大,會接受第二綫治療,多是混合標靶或加減化療療法。復發加上耐藥病人,對治療反應較差,可能僅得半年存活率。

骨髓移植有兩種:一、自體骨髓移植;二、異體骨髓移植。「自體顧名思義是自己俾自己,患者接受高劑量化療,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骨髓自身的幹細胞,結果可能是癌細胞消滅了,骨髓卻空洞洞,未能製造正常的血球,沒了白血球和血小板,容易受感染、流血最終失救。避免以上發生就要進行骨髓移植,讓身體幹細胞正常製造血球。」

▲ 全身也有淋巴匯聚,就連腸胃也有淋巴集結。
▲ 全身也有淋巴匯聚,就連腸胃也有淋巴集結。

療法推陳出新提高存活率

詹醫生指出,自體骨髓移植就是病人提早提取幹細胞,後再進行高劑量化療。部分病人不適宜自體骨髓移植,如白血病患者,便需要接受異體骨髓移植,通常是來自兄弟姊妹,如今家庭生育少,於是要來自非親屬的異體骨髓移植。喜訊是現今已發展至半相合技術,父母與子女有一半基因一樣,兄弟姊妹也有機會有半數基因脗合,這也足以進行骨髓移植。

詹醫生預計免疫治療用於DLBCL上會愈見蓬勃,淋巴瘤近年有新療法,為患者帶來希望,包括CD79b免疫治療組合及CART-T細胞治療,CART-T細胞治療較特別之處是需要用到病人的T細胞作基因改造,當DLBCL病人已反覆復發了多次,類似晚期階段會考慮採用這治療方案。

「淋巴癌在第一綫治療都有六成病人可治癒,相較固體腫瘤的癌症治癒率更佳,未來將有更多新療法新藥物可選擇,淋巴癌的存活率更見樂觀。」

▲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表示,癌症患者多屬年長人士,惟淋巴癌十多二十歲的患者也非罕見。(黃建輝攝)
▲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表示,癌症患者多屬年長人士,惟淋巴癌十多二十歲的患者也非罕見。(黃建輝攝)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原文連結: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健康講座】中西合璧治療
  中西合璧治療已是熱門話題,用中藥調理身體也是順理成章。到真正想生的時候,可能已達高齡的年紀。故此 […]
【慎防癌症治療偏方】提高警覺,免受金錢損失!
最近,除了經常有來歷不明的欺詐電話冒認公立醫院,提醒領取醫療報告,也有不少人混入癌症病人群組,寄送大量私訊予群 […]
Registration |Lung Cancer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相關文章: 港大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 三部曲綜合治療方案新聞發布會 充足抗體水平 助你疫 […]
【癌症殺手】胰臟癌難發現 體重減輕上腹疼痛應留意
過往提到「癌中之王」,胰臟癌及膽管癌定必位列榜首。除了因為它們難以早期被察覺外,其病情又快速惡化或擴散,往往發 […]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活動花絮】Brit Pop On The Rock:A Charity Music Session
We are happy to be the beneficiary of the charity music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