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電療小子 > 7個鼻咽癌放射治療 要點

7個鼻咽癌放射治療 要點

04-04-2022

7個鼻咽癌放射治療 要點

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最初由於在中國廣東地區患者人數大增而被廣泛研究。在頭頸癌症中,鼻咽癌稱得上是王者,其患者人數最多,治療的技術亦相應地最成熟。

本港其中一名在國際間享譽盛名的醫學巨擘,何鴻超教授,就是對鼻咽癌的研究非常深入,更自創出「何氏放射治療」及「何氏分期」,為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鼻咽癌數據
雖然上述數據好像表明鼻咽癌不算是大威脅,但是還有一點非常值得大家留意,就是鼻咽癌期數分佈。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在2019年中,鼻咽癌的男性患者有588名,而女性則有203名。男女性的比例為2.9:1,表示男性患上上鼻咽癌的機會率比女性多約2倍。

鼻咽癌的患者數目排名並不算靠前,在男性排第7,在女性方面更是排到第17位,這反映了鼻咽癌不算是太普遍的癌症。加上其五年存活率都有65%或以上,配合盡早發現及積極治療,相信治療成效不會太差。

在2005至2019年,鼻咽癌的發病率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現代人對増加鼻咽癌患病機率的其中一事物,鹹魚,喜愛程度日漸下降,這有助令更多人免於患上鹹魚的風險。

雖然上述數據好像表明鼻咽癌不算是大威脅,但是還有一點非常值得大家留意,就是鼻咽癌期數分佈。在2019年,只有少於30%的鼻咽癌病人在發現時是初期,即第一及第二期。有38.4%的是第三期。最令人擔心的是有35.7%的病人在發現時已是第四期了。一旦進入了第四期,也就是末期,在治療上的效果便會大大減少,更多時侯會是舒緩治療為主。這也強調了盡早發現癌症的重要性。如果在演變成末期前進行根治性治療,治療效果仍是不俗的。

鼻咽癌特徵

  • 無故流鼻血
  • 無故鼻塞
  • 持續性的耳鳴
  • 頸部淋巴腫大
  • 體重突然下降

模擬掃描及固定器
鼻咽癌放射治療的固定器主要會是面罩及牙膠

鼻咽癌的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及化療為主。手術不是沒有用,而是開刀的位置在臉上,完成後對病人帶人較大創傷,帶來功能上的損害,亦可能會在臉上留下手術疤痕,令外觀大受影響。加上難度較大,因此一般來說,醫生不太會推薦手術,而會採用較少影響的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師及模型室師傅會為病人製造一個面罩,由頭頂覆蓋至肩膊,再固定在治療床上。如此一來,病人的頭頸部都會被牢牢固定。因為頭部是一個靈活的部位,可以在多個角度轉動,因此面罩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令病友的頭部維持在同一位置。無論是下巴高低、臉部左右、口部的張開與閉合等,都可以用面罩來固定。每個面罩都是特別製造的,只適用在一位病人上,所以也不用怕會與其他病人混淆。

值得留意的是,在完成面罩製作後,病人要避免大幅修剪頭髮。因為面罩會覆蓋整個頭部,如果之後修剪頭髮,頭髮的厚度減少了,就會令面罩難以緊貼病人頭部。當整個面罩其中一部分出現空隙,病人就會有移動的機會,增加電療位置出現偏差的機會。如果需要剪髮,請在製作模型之前完成。

除了面罩,另一項固定器會是牙膠(spacer)。這同樣是為病人特製的,不過這次的位置在於口部。病人會咬在一個膠模印上,牙齒的形狀及分佈被印在膠上,冷卻後就會變硬。在掃描及治療時,就需要重新咬回這牙膠。目的是為了令病人的口部及硬腭(hard palette)位置可以維持一致,加強固定的效果。

在這些功夫完成後,病人就會在咬著牙膠及戴上面罩的情況下進行掃描,以確保在治療時候的位置同樣可以借這兩種固定器來維持一樣,提升治療準確性。

所以,在進行固定器製作時,一定要確保自己能夠堅持位置不變。如果發現某些位置太過緊迫,會非常辛苦,就是即時提出,讓放射治療師及模型室師傅幫助你進行修改。這才可以平衡病人的舒適度及固定器的準確度。

在模擬掃描過程中,醫生或會為病人注射顯影劑,目的是為了看清楚腫瘤附近的血管及淋巴位置,在勾畫治療範圍時會更為仔細。雖然注射顯影劑或許有些不舒服,但為了日後設計及治療寬準確性,病友也要忍耐一會了。

**在新冠肺炎下,醫院或會有特別措施。頭頸部癌症病人,如需要除下口罩以製作面罩,可能需要事先進行深喉唾液測試,確保陰性才可以進行上述步驟,以保障在場的醫護人員。詳情請向各醫院放射治療部查詢。**

放射治療方式
時代的變遷令治療手段都變得愈來愈成熟。不過,在回顧過去時,就不難發現曾有人在有限的條件下,仍努力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何鴻超教授是其中之一。

 

放射治療可為兩大類別,一是何鴻超教授所創的「何氏放射治療」,另一種則是現代放射治療方法。

在二三十年前,香港放射治療的發展仍是起步階段。當時的技術是以二維為主,沒有立體的概念,更不用說甚麼強度調控了。在那時,何教授費盡心力,那怕技術所限,只有二錐的影像,卻要面對三維的腫瘤,但他所發明的「何氏放射治療」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不少希望。

簡單而言,「何氏放射治療」就是把鼻咽癌的放射治療計劃標準化,在正面及側面的X光片中,依照特定的骨骼位置(bony anatomy),利用鉛造的屏蔽器(lead shielding)保護重要器官,進行治療。在左下圖中,正方框中的角落都有屏蔽器去保護口水線、頸椎及腦幹等位置。

這種方式令放射治療的設計更快捷,在當時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在二維的條件下可以創造出如此有效的治療方式,因而令何教授及「何氏放射治療」享譽盛名。在1990年前,「何氏放射治療」廣泛地使用在鼻咽癌上。直至後來引進了三維(3DCRT)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何氏放射治療」才慢慢淡出放射治療界。

在現今世代,放射治療的設計已發展得更精密,鼻咽癌的治療亦更成熟。現時的治療更個人化,可以根據每位病人的身體結構不同,而定出適用的治療計劃。再者,在保護重要器官方面,屏蔽器可以用機械的方式設計得更好,更仔細,亦已全自動化,效果因而更明顯。鼻咽癌的位置在整個頭部的中心處,四周都有不少重要器官,如腦幹、視神經及腮腺等等。因此,多數醫院會以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的技術進行治療。輻射線會在病人頭部的不同角度射入,由七至十多道輻射線不等,使輻射的分佈更加精準,提升治療效果及減少副作用。

時代的變遷令治療手段都變得愈來愈成熟。不過,在回顧過去時,就不難發現曾有人在有限的條件下,仍努力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何鴻超教授是其中之一。當然還有更多人也在做相同的事。希望在若干年後,當後人回想起現在時,也同樣會感謝現在我們所做的事。畢竟,縱使大家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同樣都是為了病人而努力。

放射治療副作用

副作用
口腔潰瘍 這是因為輻射會傷害到口腔佈壁的細胞,隨著劑量增加,有機會造成潰爛,因而出現類似「飛滋」的情況。有些病人反映在進食時,甚至是喝水,都感到劇痛。
吞嚥困難 主要原因仍是因為痛楚會沿著口腔內壁,一直去到喉嚨地方。當進食時,每當要吞嚥,都會刺激到受損的細胞,引發痛楚,令吞嚥動作變得難以進行。
口乾 輻射線亦可能會影響口腔內的口水線,尤其是最大的口水線,腮腺(Parotid gland)。這會令分泌口水的功能減弱,口水的份量也相應減少。口水作為口腔的潤滑劑,其減少會令病人容易出現口乾情況。這令他們不得不經意喝水,以舒緩口乾情況。
味覺劇變 舌頭作為掌管味覺的使者,其受損也會令味覺出現變化。奈何舌頭正正在口腔中,鼻咽癌放射治療幾乎一定會接觸到它。有些病人反映,那怕是喝水,都嚐得到鐵鏽味;有些則說原本甜味會變成苦味,更有些人嚐不到任何味道等等。這也令進食的樂趣進一步減少了。

副作用惡性循環
這些副作用的出現時間不是在完成了整個治療後才浮現,卻是在治療中後段慢慢出現。因此,病人必須同時應付它們及接受治療,若果不好好處理,可能導致接下來的治療更容易出現副作用。

 鼻咽癌放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其嚴重程度因病人而異,但普遍來說是較為常見的,幾乎每位鼻咽癌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後都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副作用。

然而,這些副作用的出現時間不是在完成了整個治療後才浮現,卻是在治療中後段慢慢出現。因此,病人必須同時應付它們及接受治療,若果不好好處理,可能導致接下來的治療更容易出現副作用。

由副作用引致後續治療的影響,再繼而引發更嚴重副作用,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同時會造成惡性循環。

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當中的成因,了解更多這個惡性循環。

口腔潰瘍及吞嚥困難令進食時痛楚大增,每一刻放食物進口內,都會刺激到口內傷口,引發痛楚。當大家經歷過生「飛滋」後不想進食後,就不難理解鼻咽癌病人的需要了。因為有些病人形容為在口中生了數十顆「飛滋」,加上吞嚥困難,很多時候都不想再吃飯了。

口水的減少同樣令進食變得困難。當進食一些較乾身的食物,如麵包和米飯時,口水不足令病人難以下咽,因而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完成進食。進食流質食物會更好,卻不是每位病人的日常習慣。

味覺失調更會令病人失去進食意欲。進食的目的除了維生,更重要的是味覺享受。甜酸苦辣四味,建構出層次豐富的體驗。可惜,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療的病人或許未能體會到。當失去味覺,甚至出現錯配,即是明明該食物是酸味,卻嚐到了苦味時,令人難以享受其中。不想進食,也是人之常情。

綜上所述,最終的結果都是病人因進食意欲下降及進食困難,因而減少進食,使營養不足。很多情況下,病人的體重都會下降(以公斤計算)。

在平日,體重下降的影響不大。可是,在放射治療中,若然體重明顯下降,病人的身體輪廓都會有所不同,例如臉部會顯得瘦削,這會令治療前的面罩不再緊貼病人頭部。很多時候,在治療剛開始時,面罩會是非常緊迫病人皮膚。在治療中後段,卻發現面罩能夠很輕鬆地安裝上去。

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病人失去了依賴面罩固定的功能,在臉部與面罩之間有更多的空間,因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更容易移動頭部,最後只會令治療位置的精準度下降。

如此一來,更多正常組織會被輻射所影響,加劇了副作用,令病人更不想進食,體形變化更大,治療更不準確。上述情況重複又重複,形成惡性循環,對病人影響更大。

因此,要打破這個循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積極面對副作用,努力減少其對自己的影響,才可以阻止後續的事情發生。

副作用處理方法

口腔潰瘍

  • 病人可以考慮準備一杯水,加上少許鹽,變成鹽水,以此作漱口之用。雖然可能會點痛,不過這可以避免口腔滋生更多細菌。
  • 切記,不要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
  • 如果有任何疑問,在使用任何漱口水前,請咨詢放射治療師或醫生意見。
  • 進食前,應等食物溫度下降後才開始進食,以免高溫進一步剌激口腔內的傷口。
  • 如病人沒有糖尿病,也可以考慮偶爾進食雪糕或雪條。有上病友反映,因冰凍口感而更易入口。

吞嚥困難

  • 如果病人實在太痛,可以考慮服用醫生處方的止痛藥。
  • 如果在吞藥時有困難,在得到醫生或放射治療師的同意下,可嘗試把止痛消炎藥磨成粉狀,放入清水中一併飲用,希望能減少吞嚥食物時的痛楚及困難。

口乾

  • 多喝暖水是最簡單及直接的方式。不論在家中或外出,都要多準備清水,有需要時飲用。
  • 在進食乾身食物時,可考慮以清水輔佐,減少進食困難。
  • 在可行情況下,應以流質食物為主,例如粥及湯麵等。
  • 如果口乾的情況過於嚴重,可以考慮向醫生查詢能否處方人工唾液,以舒緩情況。

味覺變化

  • 這是變化最大的副作用。如果只是味道變淡,那可以適量增加調味料,以提升味覺。
  • 如味道變了,可嘗試不同味道的食物,看看在變味的情況下,那些食物是較容易進食。
  • 找出可接受的食物,或許可提升食欲。

日常飲食

  • 體重下降是上述副作用引致的結果。副作用或許難以避免,不過病人應盡力維持體重不變。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維持均衡飲食。可是,在副作用存在下,這未必是可行方法。
  • 病友可考慮「少食多餐」的方式,每次進食時不用吃太多,令自己的痛楚不會太強烈,可能較容易接受。而每天進食的次數增加,可以令身體仍然吸收足夠營養。
  • 如果病人實在不能進過日常飲食得到營養,或可以考慮喝營養奶,一來是流質,二來它具有豐富營養,更有些是專為癌症病人而設的產品,病人可以向醫生或放射治療師查詢。
  • 在最壞情況下,當病人完全不能進食時,體重暴跌,醫生或會安排插胃喉,以確保可以輸送足夠營養予病人,渡過放射治療及日後的日子,待病人回應正常進食的能力。

總結
鼻咽癌是其中一種主要依靠放射治療的癌症。這可以避免因手術造成的外觀問題及功能受損等情況。然而,放射治療所迥成的副作用同樣不可小覷。最重要的是它們會影響治療的準確度,甚至暹一步加劇副作用的嚴重性。因此,病人必須做好心理準備,無論發生甚麼事,都要吸收足夠營養,令自己的體重不要過份下降。這過程定是不容易。事實上,不少病友都因難以進食而垂頭喪氣。不過,這些都會過去的。而且,只要病友主動跟醫護人員反映自已的情況,相信會得到有用的建議,令這路程走得更容易。「我們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願各位病友都可以堅持下去,完成之時,指日可待!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 pdf/factsheet/2019/npc_2019.pdf

 

電療小子
香港公立醫院放射治療師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