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認識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

認識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

03-03-2016

大腸癌是愈來愈普遍的疾病,位踞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首。

 

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食道、胃、小腸和大腸。一般人所談及的「腸癌」,多數指「大腸癌」。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結腸癌」或「直腸癌」,到底分別何在?應從大腸的結構說起。

 

大腸包括「結腸」和「直腸」,全長約1.5。「直腸」是指距離肛門口15厘米以內的短小腸道,由於此段腸道比較直,所以稱為「直腸」;連接直腸和小腸的一段大腸,稱為「結腸」。因此,「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

 

至於同屬消化系統的小腸,相比起大腸,發生癌變的機會卻低許多。大腸癌與小腸癌的發生比例約為5001。原因何在?說到底,大腸癌是一種頗受飲食習慣影響的癌症。有一種解釋是,我們進食後,食物沿食道通往胃部再進入小腸,小腸負責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一般而言,食物停留在小腸的時間只3060分鐘。經小腸消化後的食物進入大腸,由大腸吸收剩餘的水分,食物停留在大腸的時間一般是兩至三天。因此,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停留在大腸的時間相對地長許多,以致大腸發生癌變的機會較小腸高。

 

 

跟大腸癌相反,胃癌的發生率近年有下降趨勢,故公眾對其關注較少。胃癌的成因跟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幽門螺旋菌息息相關。過去二十年,醫學界發現了幽門螺旋菌的存在及其與胃癌的關係。自此,醫生為病人進行胃鏡檢查期間,一般會順帶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旋菌存在,如有發現,醫生會處方胃藥及抗生素給病人,以清除幽門螺旋菌。因此,現時幽門螺旋菌對胃的影響已大大減低,胃潰瘍和胃癌的發生率亦相應下降。

 

潘冬松醫生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大學外科碩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
鄰里攜手、扶弱同行
感激 Agape Garden 膳心小館在網上呼籲及李小姐 Phoebe 致電向我們轉述一位70歲癌症長者求助 […]